今年,有310多名大学毕业生加入上海电信大家庭,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完整蜕变。这些新同事经历了上海电信与自我之间的双向选择,通过重重考验才相聚在这里。在7月28日至8月8日的新员工训练营里,学员们与电信公司从初识走向相知,对于他们来说,未来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如是回答。
比想象中更年轻的上海电信
提起上海电信,每个大学生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熟悉的场景。毕业于东华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杨逸凡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时,陈列在校园道路两边的电信手机卡、宽带网套餐业务推广摊位以及各式各样的宣传单、广告条幅,让杨逸凡“初识”电信。
杨逸凡告诉记者:“电信一直和大学生走得特别近。在我眼里,它既高端大气,又十分接地气。”在新员工训练营,杨逸凡找到了在校时学生会的感觉。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的杨逸凡,在训练营中担任排长职务,负责统筹训练营排委、班委的管理,这也使杨逸凡感觉很熟悉。
1993年出生的周昕钰,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与她同一时间进入公司的大多是生于95、96年的本科毕业生,这让周昕钰在报到第一天就直呼自己的工作环境好年轻。进入上海电信前,周昕钰曾与在电信工作的朋友有所交流,听闻电信公司非常注重年轻人的发展。事实上,周昕钰在报到当天便发现,接待自己的人力资源部老师都很年轻,自己与他们在相处过程中更像是前辈与后辈,而非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不仅是人际环境,毕业于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鲁景华发现,自己接触到的每一位训练营老师,对新知识心怀虔诚,毫不懈怠。这种没有人停滞在原地的学习氛围,使得鲁景华深受鼓舞。
做好了重新开始的准备
面对自己所不熟悉的通信领域,周昕钰一年前就做好了对自己所学专业“归零”的打算。事实上,周昕钰所在的海洋科学专业是一门与石油密切相关的专业,而转身选择进入上海电信,是周昕钰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徘徊探索,最终敲定的选择。
在周昕钰眼中,通信行业是一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正在面临巨大转型变动的朝阳产业。她了解无论是电话、宽带,还是微信、微博这些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工具,都需要嫁接在通信底层服务的基础上,电信公司作为上海通信市场占有率最大的运营商,当仁不让是自己的第一选择。但周昕钰也明白,转行对自己意味着颠覆既往专业的巨大挑战。
“换一个行业其实就不如本科生了,跟他们相比我才是新人。”周昕钰坦言,她也做好了从基层最前端工作开始做起的准备。训练营结营后,周昕钰将进入浦东局。她也听闻一线工作非常辛苦,也有人因此而离职,周昕钰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把基础的事情做好。
深有同感的还有即将进入到CRM重构项目组的鲁景华,这是电信公司的一项重点工作。鲁景华能感受到压力,但他更愿意视其为一种动力,他相信作为新员工,做得越多,学到的东西也越多。鲁景华希望在未来一两年里,能够把业务流程和IT技术都学会,他希望能成为既熟悉业务,又擅长IT的双面型人才。
正式工作前的第一次完美协作
在新员工训练营的结营仪式上,有一场文艺汇演,这不仅是一场个人风采展示,更是这些即将进入各个部门员工的第一次集体合作。每个人都为这场汇演贡献出力所能及的心智与才华。
覃昱瑄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训练营期间的文体委员。尽管理工科出身的覃昱瑄第一眼给人娇小内敛的小女生印象,但她格外擅长与人合作,承担了训练营结营汇演的统筹安排工作。白天大家需要上课,在传道授业和字里行间全面了解电信公司,到了晚上,覃昱瑄就组织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才华,共同准备文艺演出。覃昱瑄也第一次在工作中收获到作为组织者的满满成就感,原本不愿意与微电子器械打交道的覃昱瑄,在人力资源同事的观察和引荐下,将在培训营结束后进入到渠道部,从事自己真正擅长的统筹协调工作。
积极参与到这场汇演组织工作中的还有杨逸凡,作为排长,他需要处理琐碎的传达工作,包括整合大家的节目单、处理彩排中的细节工作。而事实上,参与训练营活动的每一位电信员工,都深入参与到这场演出的组织策划中来。覃昱瑄同时也发现,尽管电信公司是一个老牌大型国企,但是这个百年企业发展至今,员工依然充满着创造力。一方面是新同事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是老前辈的放手执行,公司给新员工极大的自主创作权,在表演的形式和内容上不加约束,让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