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高速、高校、高密度住宅区、高流量商业区和地铁区域,是流量高地和话务高地,上海电信将这“五高一地”作为网络优化“重地”,针对不同场景建立了精准的建设模型,形成优化方案,确保客户感知,建立竞争优势。上海电信双提升工作组积极发动各区局、移互部能力,按覆盖场景划分、针对不同场景积极引入新型产品解决覆盖问题。6月13日,记者走访了已完成优化的两个场景,感受一番优化后的移动网络是否给力。
视频缓冲快到飞起
6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中山北路曹杨路的东方国际元中大厦。该地带自2017年起经常被用户投诉,移互部无线网络支撑专家韩炜说:“主要投诉聚焦点来自对面的二手车市场,人们在交易时用手机打开网页需要很久,经过内环高架时也会发生掉话现象。”4G网络在这里的覆盖不佳,用户的感知自然打折扣。
于是,移互部开始规划在附近建立新基站。经铁塔公司寻址后,决定将基站定在二手车市场对面的元中大厦楼顶。经过长期的前期准备,铁塔公司完成了抱杆、电源等基础建设,西区局提供了光缆支撑,移互部负责RRU(远端射频单元)的部署。新基站建成后,附近的信号强度得到了明显改善。
记者与移互部人员登上元中大厦顶层,上个月这里刚建成了由3个RRU组成的传统宏站,能够解决周边半径600米内的覆盖问题。根据标准设置,RRU需要以0度、120度、240度的方位设置成3个扇区,但最终的实际角度还需要根据情况作调整。移互部无线网络支撑专家周凌屹说:“这里的条件较好,有电梯方便设备搬运,因此施工过程非常顺利。”
紧接着,记者来到昔日投诉频发的二手车市场。在这里即使隔着厚厚的墙面和玻璃,手机上网速度也“所向披靡”,进入京东商城后,商品页的图片信息瞬间便跃入眼帘,视频缓冲时更是快到飞起,甩开播放进度条“好几条街”,和过去连微信都刷不出的流量“枯竭时代”告别了。
“星星之火”散布商场
由于传统室内分布系统的局限性,用户70%以上的网络覆盖投诉集中在室内,物业协调难度大、无法高精度完成用户定位功能等是造成室内区域弱覆盖的原因。而室内又是流量消耗的主要场所,出于商业区的考量,用户还可能提出进一步的个性化需求。记者当天下午走访的金桥太茂商业广场,用令人耳目一新的Qcell模式代替了传统的优化方案。
Qcell覆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有源室分系统,网络结构简单,功能全面。浦东局维护中心的严明解释道,Qcell相当于一种微型RRU,不同于传统基站体形可观的机柜,Qcell看起来比手掌大不了许多,如星星之火般散落在太茂商业广场的天花板与楼层之间。信步之间抬个头就能捕捉到一只Qcell的身影,广场内一共安置了133个这样的Qcell。在覆盖效果上,Qcell利用众多单点微型RRU直接覆盖,避免了传统室分系统信号逐级衰减的问题。同时,Qcell系统与宏站共网管,每个节点都可视可管理,发生故障易于定位。
除了网络信号的优势,Qcell项目还能通过统计人流量位置,为太茂商业广场提供客户画像的大数据分析,从而以此为参考依据进行招商,满足了业主方优化商场运营的需求。
经现场随机测速,商场内的下行速率峰值可达到74.9Mb/s。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商场物业人员反映地下工程部没有网络信号的困扰。浦东局人员来到地下室检查发现尚有多余的端口,于是立即决定为信号未触及的区域新装Qcell。线缆铺设难度的降低不仅让Qcell的施工过程大大简化,也让用户在服务上收获了良好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