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关闭!”随着网运部总经理李进与南区局局长周春雨在华亭局二楼机房共同按下AG设备和DSLAM设备的电源关闭按钮,这个拥有33年历史的“电话局”华亭局从此告别铜缆业务,同时标志着上海市区局首个“无铜局”正式诞生。
9月5日,南区局华亭局进行拆铜仪式。在华亭局所有用户全部顺利迁改的基础上,华亭局的AG设备、DLSM机架及电缆充气设备全部下电,实现了真正的“裸退”。华亭局的整体退铜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公司光进铜退工作进入新的关键节点。
最后一根电缆缓缓出井
9月5日上午9点,在漕溪北路1200号的华亭局2楼测量室,负责拆铜工作的现场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已经到位。
“现在我宣布,拆铜仪式正式开始!”李进一声令下,所有人员首先在交换机房对AG设备和DSLAM设备进行下电。随后,众人前往测量室,对直列皮束电缆进行拆除。在充气机室,李进和周春雨共同关闭了充气机的电源,施工人员使用“液压钳”将手臂般粗细的地窖成端电缆剪断,从配线架上拆卸下来。最后,施工人员进入华亭局大门外的一处窖井,将井下铜缆进行拆除。当一根粗壮的黑色电缆缓缓从井口拉出,拆铜仪式正式落下帷幕。
此次华亭局整体退铜意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通信行业日新月异,原先的铜缆网络已经无法承载日益增长的各种各样通信数据、视频等一系列信息需求。随着测量室横架上最后一根黑白跳线的拆除,华亭局也挥手告别了曾经辉煌的模拟通信时代,同时标志着市区第一个无铜缆局站的诞生。
在市区退铜并不容易,南区局维护中心副主任张熠告诉记者:“南区局的业务复杂,网运部在调研后立即成立专线破冰群,并联合公司政企部、信网部等部门,为顺利完成退铜任务排忧解难。网运部打通了诸多流程,为区局的迁转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给用户一个满意的方案
华亭局于1985年开通,几乎见证了上海电信大发展中所有的重要历史时刻。华亭局地处市中心,用户结构复杂、商务楼林立、大客户和重要客户占比极高,涉及到的业务种类繁多,固话语音、ADSL、ISDN、DDN、模拟专线、民防专线、公安专线……“老古董”类型的产品应有尽有。退铜工作的困难显而易见。曾经有一段时间,业务迁改流程不通,用户对光进铜退不理解、涉外宾馆难割接等问题,导致退铜工作停滞不前。
田林东路100号是华亭局的辖区,也是某连锁便利店的所在地。施工人员发现,这家用户没有光纤通路的路径。但是,如果这一家的退铜工作完不成,将会影响到华亭局整个电缆的顺利退出。于是,张熠会同维护中心项目负责人傅祥、安装人员来到现场,对便利店周边进行了排摸,最终惊喜地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外线箱。尽管离便利店有一些距离,但至少为光纤通路找到了一条路径。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工作人员将光纤从用户房门上打洞穿入时,遭到了用户的拒绝。“拒绝的原因在于便利店的门面房没有任何洞孔,业主不同意在门面房上开洞进线,担心破坏整个便利店的美观。”张熠说道。业主的考虑不无道理,当初他们在进行店面装修时已将店内布线的最佳位置用到了极致,如果此次重新布线,势必会改变便利店的整体布局。根据用户装修情况,项目团队为其定制了一个专属方案,即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打洞,配合店里的装潢在屋内穿线,最终给了用户一个满意的方案。施工人员花了两周时间完成了这家用户的光改工作,事后,用户还专门打来电话道谢。
专项小组、党员攻坚齐头并进
之所以能够成为市区局首个无铜局,这与南区人的辛苦付出分不开。
作为退铜工作的实施主体,南区局全局总动员,年初就成立了专项小组。对于一些暂时无迁转路径的用户,维护中心多次协调网运部、IT部、信网部和政企部等相关部门,寻求支撑。项目组成员更是苦下功夫,积极协调各民防、公安等部门,和用户协商专线迁转方案,并且和施工人员一起到现场勘查线路,寻找线路迁改路径。
在细节方面,区局维护中心协同区局各部门召开攻坚会,针对每一根铜缆,每一个号码,一事一议,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规定完成的时间节点,制定奖惩条例,把退铜任务下沉到部门,落实到个人。退铜工作是一项需要毅力和耐心的工程,区局维护中心成立了党员攻坚队,他们下工地、勘线路,和线务员一起到实地寻找迁转方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华亭局最后一家用户的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