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9日,对于上海电信乒乓球队的教练陆奇平和六位参赛选手来说,终于赢来了令人兴奋的一刻,他们夺得了中国电信2018年“天翼杯”员工乒乓球赛的冠军。
本次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在预赛中获得四个赛区前两名的团队共赴四川成都决赛赛场,在为期两天的车轮赛中进行角逐。每场对战包含五局,分别是男单、女单、混双、女单、男单,四十岁以下的运动员只允许参与前两局的对决,而四十岁以上的运动员则可以参与全部五局的任意一局对决。
时间的紧凑、赛事的密集加上运动员年龄带来的体能限制,使得这场比赛打得无比艰难,冠军的荣誉变得更加厚重。
灵活变阵弥补弱势
“车轮赛的赛制使得比赛中基本没有偶然的成分,完全是真实实力的对决。”陆奇平说,紧张的“车轮战”让运动员在两天时间里近乎没有喘息的余地,因为这种赛制一改以往八进四、四进二式的晋级赛,每个队都要与来自其他省份的7个战队逐一比拼,这意味着队员们往往还来不及发挥作战技巧,身体早已筋疲力尽。即使是现年57岁、身经百战的陆奇平,也是第一次在正式比赛遇到这种赛制,此前只有训练时才会采用。
不仅车轮赛的赛制考验着参赛队员们的体力和耐力,上海电信队面临的竞争对手的实力也不容小觑。进入冠亚军争夺的是上海电信队和广东电信队,这已经是陆奇平带着队员们第二次与广东电信队“狭路相逢”。上一次,上海队出师不利,以失败告终,“这次必须赢”是萦绕在队员们脑海中的唯一目标。
汗水浸透赛服,体力早已透支,但是比赛还要继续。与广东队的这场决战已经是两天时间里进行的第十六场,也是最后一场对决。“我们不是绝对能赢的,大家都憋着一口气,你赢一局我赢一局,僵持不下。”队员周莹回忆这场赛事时,脑中仍挥之不去精神上的压力与体能上的绝对消耗。在这样的强度之下,比拼的已经不仅仅是乒乓球技能,还有释放体能的耐力与善始善终的心态。
当然,策略也很重要。在对战广东队之前,上海队在与第三名的四川队对战时小心翼翼地采取了田忌赛马的策略,试验了让体力较弱的队员先去与对方的强手较量,将自己实力较强的队员留在后面对抗对方实力较弱的队员的方式,效果很好。
因此,在决赛时,陆奇平也决定采取这种策略,当面对其他队的精兵强将时,上海队派出实力相对弱的队员应战。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奏效了!陆奇平告诉记者,广东队在决赛时压力也非常大,所以他们必定不会轻易更换队员的出场顺序。上海队采用的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最终打了广东队一个措手不及。
带着领奖服出征
从压力重重到如释重负、凯旋而归,这背后不仅有策略调整的技巧,更离不开队员们日常的“千锤百炼”。
队员冯瑜回忆,决赛前的一个多月,自己和其他队员都是加紧训练。邮电俱乐部里日常的工作不能放,原本一周一次的训练加紧到一周两次。由于年长的缘故,冯瑜在训练后期经常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单位会准备饮料和点心,为大家及时补充能量。
除了乒乓球技术相关的训练,体能训练也是重中之重。周莹告诉记者,对于40岁以上这样的中年运动员,能够在体力上支撑到最后,也就基本获得了胜利。比赛进行到后期,就像一场持续消耗体能的“乒乓马拉松”,所以在比赛前期要通过“举铁”等训练提升自己的肌耐力。
支撑大家在决赛前加紧训练的一个原因,还有来自预赛的失利。
在电信其他省市的乒乓球运动员眼中,上海电信乒乓球队是一支强队,有很高的美誉度,陆奇平办公室背后的柜子里就摆满了各种赛事的冠军奖杯。今年7月,上海队赶赴成都分赛区参加预赛,比赛还未开始,大家都相信上海队能获得冠军。但是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上海队在预赛中以0:3输给了东道主四川队,成为成都赛区的第二名。上海队的队员们内心非常不是滋味,胸中闷了一口气。
冯瑜说,预赛阶段的失败,让大家心里憋了一口气,带着这口气,大家才更加具有决赛获胜的使命感。此外,在出征决赛前,每个队员的背包里都装了一套专门用来领奖的领奖服。
7月的成都气候湿润,这给来自上海的队员们带来了一点小小的不适。比如周莹在一次发球时,因为球拍湿滑,她发的一个球被裁判判作擦边球,双方在擦边球的认定上有争执,但最终还是以裁判的判定为准。虽然有点不服,但周莹还是赢得了这局比赛。吸取了这次教训,日后,队员们在发球动作上进行了略微的调整,保证发球的成功率。
“乒乓球是电信的老传统。”如今,43岁的冯瑜、42岁的周莹和夏毅强常把这个传统铭记在心。2007年和2008年,乒乓球队新进了两个80后的男孩子。“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乒乓球队如今有些青黄不接。”还有三年就要退休的陆奇平感叹道。如今的电信乒乓球队中,年轻人的数量越来越少了,身为教练,他希望能有90后的年轻人进入到这个队伍,也希望能后继有人,将这项持续几十年的优良传统继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