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人力资源技能共享平台上,产品部输出的人才多,区局输入的人才多,不过,浦东局却有些例外,在单位贡献值前5名的名单上,浦东局就位列其中。去年一年,浦东局通过“共享任务”和“跨单位调动”向外输出达到50人,其中有6人进入公司个人成长值TOP200榜单。值得一提的是,浦东局参与人才共享的员工大部分加入了公司的专家工作室,他们在共享过程中也收获了更多的职业肯定,采访中,他们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浦东局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记者章蔚玮
从菜鸟到专家
目前,浦东局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第一个阶段即入职1-3年的大学生,有一套入门的普适课程,熟悉各相关岗位的基础业务知识。第二个阶段针对入职3-5年的青年员工,通过开设金鹰培训班,层层筛选出优秀人才进行专题攻坚,同时穿插管理岗培养计划进行培养。第三个阶段为雄鹰计划,通过专门的挂职培训,让优秀人才能进入更深层次的培养模式。
浦东局经分岗的李文艳作为浦东局第一批参与金鹰培训班的员工,去年她通过人才共享参与了公司经营分析专家工作室,并和其他5个小组成员一起开展了家庭量收课题研究。一年下来,李文艳和团队跑了6个区局,平均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帮助区局进行市场经营分析。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经分工作室输出了几套针对性的财务分析数据模型,比如通过搭建数据模型来模拟公客销售拉动业务收入贡献预测,缩短了分析周期。李文艳说,通过参加专家工作室的共享任务,不仅帮助区局提高了经营分析能力,而且她自己也有了更宏观的视角。去年,她从专业岗转向了管理岗,成为浦东局市场处副处长。
区局经验带给专家工作室
在浦东局销售组织管理岗任职的姚易馨,去年参加了公司的流程管理专家工作室的技术支撑,在所有参与成员中,姚易馨是唯一一个来自区局的技术人员。这个在OA上看到招募后第一时间报名的姑娘说,因为平时在基层工作,碰到关于流程的问题比较多,积累了一些想法,希望能够通过专家工作室项目,与更多同事探讨自己的想法。
公司设立流程管理专家工作室的目的,就是希望群策群力,梳理和完善公司不同条线的流程,而姚易馨带来的基层经验,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比如,在讨论账务付费流程的问题时,大家发现公客和政企的应收款情况不是非常理想,姚易馨提出,能否借鉴支付宝蚂蚁积分的模式,为用户付费习惯模型建立分级体系,根据不同等级的用户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来鼓励他们缴费。姚易馨说,自己的不少想法都来自基层工作经验,“浦东局地域覆盖广,平时碰到的问题多,所以我们也会累积一些建议。现在能通过到公司专家工作室交流的模式提出来,整理成熟后还可以帮助公司优化流程,我觉得很有价值。”姚易馨每周都会花上1-2天时间来完成工作室的任务,除了日常课题的探讨研究,她还发挥所长,承担起流程方案的包装宣传工作。
去年,浦东局有20名员工参与了人力资源技能共享平台上的经营分析专家工作室、行业信息化专家工作室、流程管理专家工作室等近十个专家工作室的任务共享,对参与共享的大部分员工来说,在完成工作室具体课题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技能的输出,同时也完成了自我能力的提升。